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人生雜誌電子報372期--【大孝大願《地藏經》】

        ::本電子報由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371期╱2014年7月1日發行•每個月初發行
人生雜誌


 
 
 

大孝大願《地藏經》

十方有緣《地藏經》

前言:
《地藏經》猶如修行地基,
不僅契合當代社會的需要,
也是每一個佛教徒提昇生命的基礎。
深入地藏菩薩的心地法門,轉化自己的生命向度,
才能真正為有情眾生獻上超越時空的祝福。

■ 許翠谷

農曆七月,中國民間稱之為「鬼月」,流行普度祭拜各路好兄弟(孤魂野鬼或餓鬼);在佛教來講,沒有「鬼月」之說,七月是「教孝月」,代表著對父母及祖先的懷念與感恩,各寺院通常會舉辦地藏法會,圓滿慎終追遠的孝心之外,也把照顧人間的慈悲心擴大到照顧一切有情眾生。而地藏法會上誦念的經典,便是有「佛門孝經」之稱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是佛陀涅槃前,為了報答母恩,特地上升忉利天為母親說法,並舉揚地藏菩薩過去生為婆羅門女、光目女時,為了救拔墮入惡道的母親,發願度脫一切苦難的眾生。從一念孝親之心,發展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如此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度人重於自度」的大孝與大願,被竺摩長老視為大乘行者的修行典範。

全方位的關懷

《地藏經》文詞優美、內容豐富,經中因果業報、功德迴向的思想,不僅契合一切眾生的根器,孝親思想更與中國儒家孝事父母、慎終追遠的精神契合,因此傳入中國後即在民間廣為流傳,歷來高僧大德也相當推崇。例如民初的弘一大師,不但著述弘揚本經,每逢母親忌日、母難日及清明,也一定誦《地藏經》迴向母親離苦得樂。

和弘一大師一樣,許多佛教徒是因著親友的往生或重病而接觸《地藏經》的。「還好有《地藏經》陪我走過人生的低潮。」聲樂家張杏月因母親罹癌而誦經,最初朋友都勸她不要隨便讀,以為這是一部專講地獄、閻羅王的經典,張杏月讀了之後才發現那根本是誤解,經中所談的孝親和因果業報,是最深廣的教化。

地藏菩薩的救度,幾乎貫穿了我們生命的每個階段,尤其對於久臥床枕、臨命終時,甚至命終之後七七日內,只要一念迴向,念一佛名、一瞻一禮,或者做大布施、誦經禮懺……,都能不墮三塗。這份來自地藏菩薩的祝福,不僅幫助亡者善終,也讓每顆不安的心有所依止,對當代臨終關懷、生命教育深具啟發。

佛教徒應有的廣大心量

道源長老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指出,由於《地藏經》經文淺白,加上談的都是因果報應及地獄名相,既沒有玄妙的理論,也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見地,一般人很容易輕忽這部經的重要性,而把它看成超度亡靈、成就現世利益的經典。
「這就是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曾任大悲心水陸法會地藏壇說法法師的東初禪寺監院常華法師坦言,自己雖然誦了數百部《地藏經》,但經常是為了求功德,把誦經當成了利益交換,後來藉著講經的因緣深入義理,從華嚴思想找到了一個入處,才恍然:在人間修行菩薩道,不能不讀《地藏經》。

常華法師解釋,本經最特別的地方是,佛陀入滅前親自交棒給地藏菩薩,而地藏菩薩就像大地一般,義無反顧地荷擔起一切有情,久遠劫來皆是如此,直到眾生都成佛了,自己才成佛。「地藏菩薩展現的,正是身為佛教徒應有的心量;而且說穿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哪件事不是眾生成就我們的呢?」常華法師也勉勵自己將心量放大,隨時成就他人、隨喜他人,與菩薩的心行相應。

對此,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姚仁祿深有同感。閱讀《地藏經》的過程中,姚仁祿發現,隨著時間流轉,地藏菩薩出現不同的化身、救度的對象也有不同,但地藏菩薩並未簡擇,而是無條件地為任何人付出、解除困境。這般「超級耐煩」的願力啟發著他:「其實做任何事,取決於自己『願不願意』發心,不管對方是誰都願意去做。」放下分別心,心境眼界彷彿也跟著開闊了。

開啟心地無盡藏

「明因果,詳事理,堅信心,啟智慧,光大孝道,止於至善之域,即心地無盡寶藏。」淨空法師在《地藏經的啟示》分享,每每到各地弘化,他一定先從《地藏經》講起,就像興建道場,有地基才能開展弘化事業,修行也是如此,而《地藏經》傳授的內涵,就是教我們從心地的建設做起。

例如,《地藏經》裡描繪了各樣各類的苦難,生老病死、天災人禍、戰爭疾疫,這些種種也發生在我們生活週遭,甚至自己的身上。因此如何從誦經過程中,培養對於苦難眾生的慈悲心,不只是停留在經文表相,而能學習地藏菩薩,去觀察眾生的苦、感受眾生的苦,甚至化解眾生的苦,也是每個菩薩行者所要努力學習的方向。

「從將心比心開始。」齋明寺監院果舟法師分享自己的方法,就是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明白凡夫眾生都是受業力所支配,才會不斷造作惡業,以包容心看待眾生的言行舉止,就能化解彼此的對立衝突。

在漸趨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中,《地藏經》再次提醒我們將眼神拉回爸媽的身上。《父母恩難報經》云:「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更使便利背上,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如何盡孝報父母恩?除了孝養父母,聖嚴法師鼓勵大眾將祝福的心念再擴大,將得之於父母的身體與精神,善用自己的力量,奉獻給下一代、奉獻給社會上的人,乃至於一切眾生。

孝養父母、發菩提心、深信因果、修十善業……,凡此種種,不分宗派、法門皆由此入佛法大海,因此《地藏經》猶如修行地基,不僅契合當代社會的需要,也是每一個佛教徒提昇生命的基礎。深入地藏菩薩的心地法門,轉化自己的生命向度,才能真正為有情眾生獻上超越時空的祝福。

農曆七月到來,除了透過宗教儀式,為親友、歷代先亡眷屬、乃至眾生祈福,在生活中,更要時時提起方法,當地藏菩薩的左右手,實踐地藏菩薩的大孝與大願,把照顧人間的慈悲心擴大到照顧一切有情眾生。如此一來,農曆七月不再是魅影幢幢的鬼月,而是充滿溫暖大愛的平安歡喜月。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72期

 

西洋僧New Talk

過敏的是身還是心?──當食物過敏遇見修行(上)

編按:
很多人有食物過敏的現象,無法攝取某些食物,或需要經過特別的料理才行,甚至,我們也聽過一些因過敏致死的案例。造成食物過敏的原因,除了基於生理反應之外,是否還有心理的因素呢?從佛教修行的觀點,又是怎樣看待「過敏」?

■ 釋常聞(美國法鼓山象岡道場監院) 中譯╱李果衍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營養師,更沒有做過食物過敏研究的專業經驗,所以無法從醫學角度做專業的評論。然而,在協助管理象岡道場,負責禪眾飲食與管控的過程裡,我和食物過敏者有過不少的接觸。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我發現這些禪眾在心理特質上有著某些共同點,因此造成他們對食物過敏的反應。

身體的過敏:免疫系統

在我以佛法的觀點來分享個人經驗,關於心理層面究竟對食物過敏可能造成的影響之前,先提供一些來自醫學的觀點,希望有些幫助。西方主流醫學,也就是保險公司同意給付的大多數醫院或醫學中心,對於食物過敏的評估和治療,都有他們自己的認定標準。而另類療法,也就是不在主流醫療系統之內,大多數不被保險公司所認定給付的療法,也各自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評估和治療這個問題。

另類療法包括傳統的中藥和古印度(阿育吠陀)的草藥,以及按摩療法、能量運用、光波療法等,它們是融合古老的傳統療法和新式哲學、科技方法的治療方式。很多主流醫學和另類療法對於食物過敏的起因,都解讀為自身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通常是對特定蛋白質的含量 ,免疫系統以強烈反應去攻擊並試圖消滅這些誤導的「入侵者」。譬如,很多人對含蛋白質的食物產生過敏,包括牛奶、蛋、花生、堅果類、海鮮、貝殼類、黃豆和麥麩類等八種,這些食物也是來參加禪修活動者最常提出的過敏源。

心理的過敏:分別心

接下來,引起食物過敏的心理層面探究,是我透過對過敏者的觀察,並和他們討論的結果。其中一部分是根據禪七時的小參,一部分是我每天長時間與他們接觸所觀察得出的。無獨有偶,我發現他們都有類似的相同之處。很多食物過敏的人,同時也有著非常敏感的性格,意思是說,由於本身的察覺極為敏銳,使他們對感官刺激產生強烈的反應,這些是心理和生理的自然反應,卻被衍生出來的感覺和思緒所混淆。

根據佛法,這些反應源自於分別心,分別心是面對各種現象滋生的想法和情緒起伏的過程。譬如,某人聞到某種食物,再給它標籤與形容,又立即迸出「我不喜歡它」的直接想法,厭惡的感覺由心生起,然後,身體有了不愉快或不舒服的反應,情緒也跟著緊繃,而產生反胃的現象。從表面上看,敏感現象似乎是身體的問題,但透過更深層的反思,這常常是根據一個人過去和現在的態度和思考模式,而牽連多層次煩惱所累積的習氣或業力。

有時,某些食物所引起的強烈厭惡感,連結著過往不愉快的經驗,例如某人第一次喝奶油蘑菇濃湯時,很不巧地,那天的湯沒煮好,結果有了不喜歡喝蘑菇湯的感覺,說不定,以後一聽到有人提起「奶油…… 蘑菇……」,就立刻會起雞皮疙瘩,渾身不舒服,這個現象被歸因為「食物過敏」,卻沒留意是自己的分別心和厭惡感的心理反應。也有些時候,某些食物是在情緒緊繃之下囫圇吞下肚,留下了負面的印象,若再遇到那種食物,同樣也會引起相同的過敏反應;再者,遇到親人往生、發生家暴時,從那時起,當他們接觸某種特定食物,過去的記憶與強烈情緒就會浮上腦海。然而,他們並未清楚察覺這段過程,反倒一口咬定,那就是食物過敏。

同樣地,受害者也是如此,當他們的生理或心理因受虐留下創傷,或慘遭天災人禍打擊時,災難的印象使他們變得異常敏感,不只是食物,還有味覺、嗅覺等,容易對各種刺激過度反應。我認識的學員中,有一位曾目睹2001年紐約世貿大樓恐怖攻擊事件,她不僅精神飽受創傷,受到當時摩天大樓突如其來的毀滅,以及數千人頓時喪命的慘烈情景所驚嚇,身體也受到各種從瓦礫堆中,透過通風口散發出的化學和汙染物氣體的傷害。從此以後,她開始對化學品和塑膠物產生過敏現象,情況嚴重到無以復加,只有在森林裡或大自然中,她才感覺到舒適。有時甚至坐在車上、待在宿舍裡,她也忐忑不安;塑膠製品發出的強烈氣味,更讓她無法忍耐。

從這類的例子可以明顯看出,整體來說,他們都是過度敏感,太容易被環境影響。因為這樣,難免對他人也產生厭惡心和易怒,所以很難與性格鮮明或少根筋的人相處;由於分別心的作用特別強烈,他們十分執著己見。(待續)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72期

 
  慈悲祈福護國息災 法鼓山農禪寺2日啟建梁皇法會
 

以法相會,為眾生祈福送暖!法鼓山農禪寺於8/2啟建梁皇寶懺法會,上午便陸續湧入超過六千多位信眾,藉由誦經禮懺、布施迴向,凝聚同心同願,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以共懺的力量相互激發善念,同時仗仰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祈求護國息災、人心安定,帶給社會溫暖與祝福的力量......more

  法鼓山成立五權國小服務點 學習醫護、救難人員慈悲奉獻
 

以同體大悲的心情、學習奉獻的立場,法鼓山慈善基金會於1日下午起,即在高雄市府氣爆事故指揮中心的五權國小,成立綜合服務中心,以祈福佛卡、念珠、飲水、安心小冊,以及基本的健康諮詢,為受災民眾提供安心、安身的力量,有需要相關結緣物品的民眾,均可向法鼓山索取......more

 
 

一禮一懺之間,體會懺法中悔罪、淨化的力量,生起與諸佛菩薩慈悲柔忍相應的菩提道心...more

 

快樂,是與人為善的溝通藝術。《快樂禪》新書上市78折∼...more

 
友善列印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4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mf.org.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mf.org.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法鼓文化文摘報第一百一期--《菩薩行願》


::法鼓文化文摘報由心靈網路書店發送,若您不想收到此電子報,請按下取消訂閱::

第一百一期•2014年7月17日(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法鼓文化文摘報

做好自己,就是菩薩

常常聽到有人分享,一開始讀某本書的時候,很不能懂得書中的義理,可是經過時間的歷練和沉澱,再讀時就能領略了許多。《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一書,對編輯來說也是。

《菩薩行願》的內容分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大願法門、〈普賢菩薩行願讚〉以及普賢菩薩十大願四大部分。聖嚴法師在本書針對菩薩行願的主題,將三位菩薩的慈悲願力,以旁徵博引的方式,做了精闢的註解,期望是讀者認識菩薩行願的最佳入門書籍。

編輯到出版,一切都很如常,只是到了今天,重溫這本《菩薩行願──觀音、地藏、普賢菩薩法門講記》,對佛菩薩行願力量與自己生命交會的觸動,已和日常工作的層次,截然不同。

去年年底開始,辦公室有些同事的父母相繼身體欠安,好多人在往返探視父母的路途中、上班的休息時間中,手捧《地藏經》,輕聲默誦,《地藏經》又有孝經的美名,為父母祈福,誦《地藏經》最相應了。也有些人時間很緊湊,選擇誦持〈普門品〉,一樣能安心、迴向。

隨著父母親狀況逐漸穩定、安好,大家分享著照護之路的種種起伏,某位把擔心交給地藏菩薩,把祝福迴向給父母,剛好又處處有貴人相助的同事說:「我不是為了要求功德、要求貴人相助,才誦經、才與人結善緣的,而是本來就該這樣做。」當然不是的,《菩薩行願》中講了普賢十大願,細細思量,對於任何一個願意聽聞、相信、實踐佛法的人來說,那就是最基本而恆常的日常功課。

重讀《菩薩行願》,體會到生命何時起波瀾無法預知,然而若能向普賢菩薩學習恆常的實踐力,更向地藏菩薩學習永不疲倦和退轉的毅力,還要搭配觀音菩薩溫柔的慈悲力,如此,無論是為了祈福,或是日常修持而誦《地藏經》或〈普門品〉,甚或早晚課的普賢十大願,都是累積心靈安定厚實的基礎,被佛菩薩的大願潛移默化。如果可以這樣一點一滴地踏進佛菩薩的慈悲願力之中,那麼,是否遭遇無常、是否有貴人,時時處處都是平安。

 

菩薩行願
作者:聖嚴法師

【緒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第二十五品,因為受到普遍的重視、流通和讀誦,所以又以《觀音菩薩經》為名單行成冊。 

這部經從高深的層面來看,極富有哲理,從其簡易面看,又是非常易懂、人人都可接受的經典。

一、《法華經》與〈普門品〉

《法華經》全稱為《妙法蓮華經》,「妙法」意指是一切佛法之中最好的佛法;而將微妙的法句、法義貫串起來,便稱為經。

佛法就像非常微妙的蓮花,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蓮藕營養美味,蓮葉及花朵清潔芳香,花謝了之後會生蓮子,蓮子又可長成蓮花,所以佛教常用蓮花代表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法的智慧能除煩惱,又使我們產生清淨的慈悲;以智慧來除煩惱,以慈悲來度眾生。 

至於〈普門品〉的盛行,最早是由於五胡亂華時代的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害了一場大病,正在群醫束手,百藥罔效之際,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譯經法師曇無讖,勸他至誠讀誦〈普門品〉即可消障除病,能使身體恢復健康。 

沮渠蒙遜就遵照曇無讖法師的指示去做,真的使他那場怪病不藥而癒。因此,不但國主教令國人讀誦〈普門品〉,很多人也自動地讀誦〈普門品〉了。 

所以,《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普門品〉又成為《法華經》中與我國最有緣的一品。

二、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在顯教和密教中都很受重視,顯教常用的兩部經典中均有特別介紹觀世音菩薩,一部是《楞嚴經》,另一部就是《法華經》。 

在《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介紹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稱為因行,也就是在因中修行的法門。 

《楞嚴經》卷六記載,在楞嚴會上,有二十五位大菩薩分別敘說自己所證得的圓通法門,最後由文殊菩薩評定,以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 

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聞,而是向內自聞耳根中能聞的聞性,由此做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也就是觀察分析世間音聲之虛妄不實,而能不受所動,入於如如不動的大解脫境。不像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別聲音,以致於受外境例如讚歎或誹謗所動,生起貪、瞋、愛、惡的煩惱,促成殺、盜、淫、妄的惡業,再受輪轉生死的苦報。 

至於《法華經》則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的果德,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之後,來廣度眾生,用心耳來聽得、知道一切眾生的聲音,然後處處度眾生,時時度眾生。而〈普門品〉就是說明、介紹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作觀世音菩薩,以及他如何廣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聖嚴法師講

觀世音菩薩可說是最深入於民間的佛教信仰了!其尋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現的普門示現,千百年來已成為廣大人們心靈的依怙,而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更深受顯密二教的重視;聖嚴法師特別將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以及變化無窮的遊化方式……等,一一詳述…more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演培法師
普門一品,佛令一切眾生一心稱念觀音,觀音一身,普為十方眾生示現種種色身,是以在我國的窮鄉僻壤,愚夫愚婦,莫不知有大士的德號,莫不尊奉大士的聖像,可見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是怎樣的廣攝群機和普利人…more

 
我要轉寄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心靈電子報素食聰明吃電子報人生雜誌電子報智慧掌中書電子報修行電子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4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mf.org.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mf.org.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佛法詢問台電子報第九十五期

     
第九十五期•2014年7月10日 (每月一次,固定週四發報) 免費訂閱佛法詢問台電子報
 
 

為什麼佛教徒與人相遇,都會互道「阿彌陀佛」打招呼?

   

阿彌陀佛的梵語,一做Amitāyus、又做Amitābha,意思是無量壽、無量光;中國的佛教徒以「阿彌陀佛」互道招呼,有祝福長壽、光明之意,光明無量也意味著希望無窮,是幸福圓滿的祝福。因此,逢人見面互道一聲佛號表達祝福,已成為漢傳佛教的一項特色。

以「阿彌陀佛」打招呼的典故,據傳來自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禪師日誦十萬遍阿彌陀佛聖號,隨時隨地都在念佛,因此當人們和他打招呼時,禪師也就隨口而出一句「阿彌陀佛」。初學佛的人也可以學習大師的芳範,在行、住、坐、臥之間都能不離佛號,如此不但能使身心更加清淨,以「阿彌陀佛」佛號關懷、祝福他人,也為社會增添了祥和氣息。

 
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
╱聖嚴法師

四十八個願望,願願都是對眾生既深又廣的大愛;西方極樂世界,處處都是浩瀚佛法慈悲而智慧的展現;阿彌陀佛的成佛因緣與國土的清淨,頁頁都是令人敬仰又嚮往的篇章!

屬於阿彌陀佛專修法門而為眾所周知的經典中,以《無量壽經》被譯為漢文的年代最早、內容最豐富、被弘揚得也最早;因此若想深入淨土思想……more

   
   
中國淨土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傳
╱馮巧英

永明延壽大師,為唐末五代僧。自幼習儒,懷經世濟國之抱負,先後任庫吏及鎮將,於此間悟得「世事無常」之理,三十歲依止令參禪師出家,之後隨德紹禪師學習禪定,並於國清寺修行法華懺,有所感悟,於是朝晚施食鬼神,誦讀法華,勤勤修淨業。建隆二年(九六一)應吳越王錢叔之請,駐錫永明寺,倡禪淨雙修,指心為宗,四眾欽服,被奉為中國淨土宗六祖……more

 
 

除本電子報之外,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並發行下列電子報,歡迎訂閱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2014 Dharma Drum Publishing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轉載請洽:data@ddmf.org.tw
客服問題請洽:market@ddmf.org.tw ╱客服專線電話:(02)2896-1600